何為假農藥
按照2017年發布和實施的《農藥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認定為假農藥: (一)以非農藥冒充農藥;(二)以此種農藥冒充他種農藥;(三)農藥所含有效成分種類與農藥的標簽、說明書標注的有效成分不符。禁用的農藥,未依法取得農藥登記證而生產、進口的農藥,以及未附具標簽的農藥,按照假農藥處理。
根據該項規定這也就意味著除了我們日常熟知的假劣農藥、假冒農藥此類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外,產品質量就算合格,但在商標與名稱上仿造國內外著名農藥公司品牌農藥以及生產其他企業專利未到期的農藥產品同樣屬于假農藥。當前正規農藥產品都有農藥標簽二維碼,可以掃描查詢,標簽上的登記證號也可以在農藥信息網(http://www.icama.org.cn/hysj/index.jhtml)進行查詢,查詢到的有效成分、劑型、總含量、生產企業等信息與現有產品不符合均可認定為假農藥。根據行業規定,每個產品包裝上二維碼掃出的單位識別代碼是獨立且隨機的,重復出現同一個碼或二維碼受損掃描不出的均屬假貨。
新藥的成本投入逐年增加,農藥專利產品應獲保護
據Phillips McDougall公司2016年出具的《Agrochem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報告中指出,新農藥有效成分研發的總成本從1995年的1.52億美元(1.15億歐元)增加到2014年的1.84億美元(1.4億歐元),增長了21.1%。鑒于監管部門對農藥生態環境安全友好要求的日趨嚴格,致使環境化學研究的成本達到了2010年~2014年的3500萬美元,相較于2005年~2008年上升了45.8%。
在中國農藥面臨高毒有機磷品種的淘汰和仿制空間急劇縮小的時代背景下,創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成為振興農藥工業的唯一出路,而創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農藥在中國起步是相當艱難!能夠成功在當今大作物小麥上規模性應用更難!這當中的艱辛恐怕只有經歷過從零開始到創制氰烯菌酯成為中國農藥知名產品艱難過程的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才懂得。
氰烯菌酯,這只成為中國創制農藥產品銷量最大之一的優秀品種,1997年從之前的江蘇省農藥研究所第一代創制研究人員開始,經歷7年之久的研發到2004年才發明這一有優秀殺菌活性化合物。之后2006年開始進行登記,直到2012年獲得正式登記,投入了大量的研發人員和資金。之后與知名高校聯手揭示該品種的作用機理,找到該品種具有獨特應用機理,進而在小麥赤霉病防治和降低毒素提高小麥品質的上獲得成功,又經歷了5年艱苦的奮斗。經多年潛心研究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出的新型創制殺菌劑氰烯菌酯,以其獨特的作用機理,不僅能夠有效防小麥赤霉病,降低嘔吐毒素,提高小麥品質,助力增產增收,保障食品安全,同時氰烯菌酯對水稻惡苗病具有優良生物殺菌活性。氰烯菌酯研發同時也得到江蘇省科技項目“高效殺菌劑的研究開發”項目、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江蘇省科技攻關“三藥”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的支持,這是集兩代研發團隊、高校配合、國家和江蘇省的支持,經過近20年的拼搏努力,氰烯菌酯才得以完成從研發創制到實現產業化應用知名品牌的全過程。氰烯菌酯也不負眾望,榮獲諸多獎項,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優秀創制產品獎、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等。
如今這個國家民族的創制品牌正受到假冒偽劣嚴重的傷害,讓那些付出多年辛苦努力的人無比痛心!氰烯菌酯在面向市場推廣中,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發現除了假冒偽劣的氰烯菌酯產品外,部分廠家更是罔顧專利法,未經授權生產出名目繁多的氰烯菌酯產品(圖2)。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陶德華在對記者談到這些假農藥的時候也是深惡痛絕,他說,這些對于氰烯菌酯作用機理不熟悉的生產廠家生產的產品除了未經相關部門認可,使用質量上也無法保證,不僅損害了公司的良好名聲和形象,同時錯過赤霉病防治的有效時期對農業生產也是巨大的損失,必然也會危害民眾的利益,假農藥坑農害農,蘇研將以法律手段對其嚴懲以待!
登記產品遭遇“假李逵”實地調查取證困難重重
新的《農藥管理條例》及其配套規章的出臺和實施,使得成功登記農藥產品的難度驟然增加,成功登記一個產品動輒需要上百萬,假農藥的通行勢必會對正規生產企業的積極性造成一定影響,打假的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必將會導致惡性循環。
2018年4月20日,北京中植科華農業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植科華)在調研市場時候發現“美國菲爾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菲爾特)有三種產品在未經中植科華授權的情況下,私自生產并銷售。第一種:套用0.004%蕓苔素內脂(PD20121467)20 mL的許可證生產蕓苔·吲哚·赤霉酸(生產日期2016.12.26),第二種:1 000 g 0.004%蕓苔素內脂原粉,第三種:該公司1 000 mL地蛆抑制劑產品上標示有“授權北京中植科華農業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區代理工廠”字樣,并且菲爾特肆無忌憚地在www.1988.TV.com火爆農化招商網上把侵權產品進行網絡銷售。為了舉證,中植科華工作人員以商戶的身份于2018年4月20日向該公司購買0.004%蕓苔素內脂20 mL 5件,證據收集完畢后,初步認定是“菲爾特肥業有限公司”所為。
由于企業力量有限,只好求助于政府部門,故中植科華于2018年5月2號正式向河南省農資打假聯席會議辦公室進行舉報,該廳受理此案,商丘農資打假辦高度重視此案,對寧陵縣農資打假辦下發督辦函,寧陵縣農資打假辦在5月10日接到督辦函后責成寧陵縣農業畜牧局進行調查處理,寧陵縣農業畜牧局下午安排寧陵縣農業畜牧局農藥管理站開展調查。雖然寧陵縣農業畜牧局農藥管理站相關人員到“菲爾特肥業有限公司”實地檢查,但未發現假農藥及相關包裝,寧陵縣農業畜牧局只能根據發貨物流單及相關證據結合“菲爾特肥業有限公司”法人的證詞進行處理(1:沒收違法所得5600元;2:罰款15000元)。
面對如此處罰結果,中植科華的工作人員略顯無奈地告訴記者,相對于市場受到的沖擊及損失,這點處罰其實無濟于事,而且面對違法分子侵權本公司三樣產品的囂張氣焰,公司不具有執法權,明知道有假農藥,但卻無法追根溯源查到制假工廠,只能倚靠相關執法部門調查取證。假農藥的生產也不可能是一件兩件,面對市場上流通的假農藥我們也就只能一個個打擊。
據農藥打假專業人員透露,假農藥之所以如此猖獗,主要在于農藥產品龐大的市場需求,打假取證困難,網絡售假致使假貨分布廣泛,更是增加了取證的難度;打假成本也高,除了需調查取證,相關部門還需進行有效成分檢驗,花費巨大。與之相反的是,制假售假的成本及風險是較低的,相關定罪標準也是極為嚴格,這也導致相關流程較為繁瑣,同時在違法者中容易滋生“罰小錢,賺大錢”的心理。
假農藥如果橫行勢必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假貨的橫行對國內外知名的農藥企業的品牌和聲譽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在《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2018年農藥監督抽查結果的通報》公布的監督抽查551個不合格樣品中,二維碼不合格、該農藥登記證已不在有效狀態、假冒農藥登記證號、假冒其他企業農藥登記證號、冒用農藥登記證號、冒用其他企業農藥登記證、農藥登記證不在有效狀態、未取得農藥登記以及偽造農藥登記證號44例,占總數的7.99%,而標稱生產企業確認不合格產品為假冒其產品的389例,占總數的70.60%。
雖然打假路上充滿了艱辛,但為了農藥行業的長足發展,以及正規農藥企業的合法權益,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執法部門的支持和配合,唯有如此,才能為中國農藥市場迎來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
(來源:《現代農藥》《農藥快訊》編輯: 翁德民 黃華強 袁蒙蒙)
轉載請注明:微農資網 » 假農藥還包括侵權產品你知道?維權打假是農藥企業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