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農資網,關注農資那些事兒,每天分享農資新聞,農資市場動態,蔬菜、果樹、大田作物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農資網優秀農業新媒體,分享種子、肥料、農藥廠家產品信息。

小麥黑穗病是什么原因?用什么藥?

植保技術 微農資網 3227℃ 0評論

小麥上常見的黑穗病主要有光腥黑穗病,円腥黑穗病、矮腥黑穗病、印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稈黑粉病,其共同特點是病菌一年只侵染一次,為系統侵染性病害。小麥光腥黒穗病和網腥黑穗病在春小麥和冬小麥上都有發生,廣泛分布于世界小麥種植區,而矮腥黑穗病僅發生在秋播小麥上,且通常局限在冬季長期覆雪地區。小麥印度腥黑穗病也稱部分腥黑穗病,與其他小麥腥黑穗病的區別在于病原在小麥花期侵染,其他腥黑穗病在幼苗期侵染。

小麥黑穗病俗稱“黑疸”、“烏麥”、“腥烏麥”等。我國小麥上常見的腥黑穗病為光腥黒穗病和腥黑穗病,前者除侵害小麥外還侵吉黑麥,后者僅侵害小麥,全國各地都有發生,以華北,華東、西南部分麥區發病較重。小麥矮腥黑穗病和印度腥黑穗病是我國對外檢疫對象小麥散黑穗病俗稱“黑疸”、“槍桿”、“烏麥”等,是最為常見的種黑穗病,只要有小麥種植,就有小麥散黑穗病發生。在我國冬、春麥區都有分布,以華中和華東麥區發病較重,東北麥區較西北麥區發生重重病田病穗率可達10%-15%。

小麥稈黑粉病俗稱“烏麥”、“黒松”、“黑疸”、“鎖口疸”,20世紀80年代在陜西渭北、河南和河北一些地區嚴重發生。

小麥黑穗病

小麥黑穗病病害癥狀:

小麥腥黑穗病癥狀主要出現在穗部,病株一般比健株矮,分蘗增多,病穗較短,直立,顏色較健穗深,發病初期為灰綠色,后變為灰白色或灰黃色。穎殼麥芒略向外擴張,露出全部或部分病粒。

小麥受害后,一般整穗均變成病粒,形成病。病粒較健粒短粗,初為暗綠色,后變為灰白色,表面包有一層灰褐色薄膜,內充滿黒粉,外部僅保留一層麥粒薄皮,破裂后徴發出魚腥味的臭氣,故稱“腥黒穗病。4種腥黑粉菌可通過冬孢子形態特征(網脊高度)、萌發溫度與時間以及特異性核酸引物等進行區分。

小麥散黑穗病病株抽穗略早于健株,初期病穗外披一層灰色薄膜,小穗全被病菌破壞,種皮、穎片、子房變為黑粉,有時只有下部小穗發病而上部小穗能結實:病穗從旗葉抽出后不久,膜即破裂,黒粉被風吹散,幾天后全穗僅留一根彎曲的穗軸,可見殘余黑粉。小麥受害后,一般同一植株上的所有分蘗都會變成病穗,但有時部分分蘗可逃避病菌的侵染而正常結實,這種現象在抗病品種上較常見。病菌主要為害穗部,有時葉片,莖上也可形成罕見的黑色條狀孢子堆。

小麥稈黑粉病主要發生在小麥的莖桿、葉和葉鞘上,極少數發生在穎或種子上。植株大約33厘米高時莖科、葉片和葉鞘上出現與葉脈平行的條紋狀孢子堆,初為黃白色,后變為銀灰色,病葉卷縮和扭曲,條斑逐漸隆起,表皮破裂,露出黑粉,即冬孢子。病株較健株分蘗增多,有矮化現象,重病株多不能抽穗,卷曲在旗葉葉鞘內,或抽出畸形穗,不結實或籽粒秕瘦。

小麥黑穗病發生規律:

小麥黑穗病主要靠混雜在種子、土壤和病殘體中的病或孢子擴散傳播,成為病害初次侵染來源凡是推遲小麥出苗和降低抗逆性的所有因素,均能加重小麥腥黒穗病的發生,如土溫、墑情、通氣條件、播種質量、播種深度等。冬小麥遲播或春小麥早播、播種過深、覆土過厚、地下害蟲為害重的麥田小麥腥黑穗病發病重;高山發病重,丘陵區次之,川區最輕;陰坡發病重陽坡發病輕;土壤過干過濕小麥腥黑穗病發病輕。

小麥開花期氣候條件是影響小麥散黑穗病發生的重要因素。風有利于病菌孢子的飛散和傳播,大雨易將孢子淋落而失去散落在花器上的機會,空氣過于干燥不利于孢子萌發。小麥抽穗揚花期間,田間氣溫適于病菌萌發和侵入,故濕度就成為發病的主導因素。

混度高,穎片張開角度大和張開時間長,落入花器內的孢子萌發快,因而侵染機會多。干旱延遲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芽管較短,病菌尚未侵入以前植株組織硬化,從而阻止病菌的侵入,發病輕。小麥稈黑粉病的發生與小麥發芽期土溫有關,土溫9–26℃均可侵染,但以土溫20℃左右最為適宜。此外,發病與否、發病率高低均與土壤含水量有關。一般干燥地塊較潮濕地塊發病重。西北地區冬小麥晚播(10月播種)發病率高,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

小麥黑穗病

小麥黑穗病防治方法:

在加強植物檢疫的基礎上,采取農業措施與種子處理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1.植物檢疫對于小麥腥黑穗病,嚴格執行檢疫檢驗制度,認真搞好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重病田(病株率達0.6%以上)必須銷毀或焚燒處理,輕病田(病株率06%以下)及時拔除病株,禁止留作種用,不從病區調運種子。

2.種子處理

(1)種子消毒:①石灰水消毒:用1%石灰水50千克浸麥種25–30千克,防治效果較好。浸種時間因氣溫不同而異,氣溫35℃時浸種1天,30℃時1–2天,25℃時2天,20℃時3天,15℃時6天。浸種后濾出推平晾干,隨即播種或貯備用。③溫湯浸種:將麥種浸在4–46℃溫水內維持3小時,然后撈出,冷卻并晾干;也可先將種子在冷水中預浸46小時使菌絲萌動,在49℃的水中浸1分鐘,然后在52–54℃的水中浸10分鐘。

(2)藥劑拌種或包衣:用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克拌麥種100千克,或用6%成唑醇(立克秀)懸浮種衣劑50毫升,加水3升左右包衣100千克麥種,或用05%烯唑醇懸浮種衣劑按1:70藥種比包衣,對多種小麥黑穗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還可用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200~300毫升,加水1–1.6千克混勻,包衣100千克麥種,對小麥矮腥黑穗病具有特效。用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和2.5%略菌懸浮種衣劑各200毫升,包衣麥種100千克,可兼治小麥黑穗病和雪霉雪腐病。

3.農業措施

(1)選用無病種子:利用品種的抗(耐)病性,因地制宜選用本地區適宜的抗(耐)病品種

(2)合理輪作倒茬:小麥腥黑穗病發生區應實行與油菜、馬鈴薯、甘薯、棉花、花生、煙草、蔬菜等作物4–5年的輪作,才能收到較好的防效。

(3)提高播種質量,減少病菌侵染機會:適時播種,冬小麥不宜過遲播種,春小麥不宜過早播種。播種深度適宜,不宜過深或覆土過厚。

(4)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植株抗逆性:土壤不宜過濕或過干,冬小麥提倡在秋季播種時,基施長效碳酸氫銨,也可施用少量硫酸銨、氯化銨等作種肥,促苗健壯,增強抗逆性。

(5)及時拔除田間病株,病穗集中燒毀,減輕下年度種子帶菌程度。

(6)收獲時如有黑穗病或黑粉病應及時清洗衣機具表面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消毒處理,避免帶菌種子留作種用。

轉載請注明:微農資網 » 小麥黑穗病是什么原因?用什么藥?

了解更多農資產品應用技巧,歡迎添加農業技術指導員交流,微信號:weinongziwang
免責聲明:文中使用技術僅供閱讀,應用可能存在風險,請自行結合實際情況酌情考慮。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不知原作者未能署名請見諒,如有異議請聯系處理。微農資網,關注農資那些事兒!http://www.hiusstudiohelsinki.com
喜歡 (6)or分享 (0)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_chinesevideos中国精品_仙踪林视频欢迎您果冻传媒_樱花草在线社区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