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堿性的認知:
土壤的酸堿性是指土壤溶液中H+濃度和OH-濃度比例不同造成的。驗證酸堿度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用PH值。列表如下:
PH值 | <4.5 | 4.5-5.5 | 5.5-6.5 | 6.5-7.5 | 7.5-8.5 | 8.5-9.5 | >9.5 |
級別 | 極強酸性 | 強酸性 | 酸性 | 中性 | 堿性 | 強堿性 | 極強堿性 |
這個酸堿度,用PH試紙都可以做試驗做出來的。
酸堿性形成:
酸堿性是有氣候、植被和土壤本身的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降水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般我們國家是南方偏酸性,北方偏堿性。
土壤中的酸性主要是因為植物的根系活動和有機質分解的過程中會產生有機酸和二氧化碳,然后這些酸本來是可以和土壤中的一些鹽(鈣鎂鉀鈉等鹽離子)中和的,但是如果降水多的話,土壤受到強烈的淋溶作用,就會把鈣鎂鉀鈉等離子搞沒有了,土壤就會呈現酸性。所以,濕潤氣候帶的土壤,大多數都是酸性的。
土壤中的堿性主要來源于土壤中堿性鹽的水解,比如碳酸鈉、碳酸鈣等。
調節酸堿性:
根據酸堿性形成的原因,一般土壤酸堿性的調節是依賴于酸堿中和,簡單來說就是酸性土壤中加堿性物質,堿性土壤中加酸性物質。但是,又因為一些物質在土壤中的化合反應,可能會形成一些不利于作物生長的環境。如大量長期的使用石灰會造成土壤的板結,同時引起鈣鎂鉀這些元素的平衡失調。
一般常用的堿性土壤壤調節物質是:硫酸亞鐵、過磷酸鈣、生石膏、磷酸二氫鉀、硫磺粉等
酸性土壤常用的調節:石灰(長期大量使用石灰會造成土壤的板結和其他礦物質的流失),白云石、磷石膏、磷礦粉、粉煤灰、碳法濾泥、黃磷礦渣粉、草木灰等。
當然了,現在也有一些酸堿調節劑,這東西,加上一些概念,價格就會賣的好貴,大家自己看著選擇和推薦產品就成。一般,化學的改變要快點,物理反應的改變要慢一些。一般作物適宜的PH范圍是:5-8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