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的危害特征:
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新梢、葉柄、卷須、幼果、果梗及花序等幼嫩部分。霜霉病最容易識別的特征,是白色的霜狀霉層。
A、葉片受害:葉正面形成多角形的黃褐色病斑,葉背產生白色的霜霉狀物。葉片受害,初期在葉正面產生半透明油漬狀的淡黃色小斑點,邊緣不明顯;隨后漸漸變成淡綠色至黃褐色的多角形大斑,后變黃枯死。多個病斑常融合成一個不規則形的大斑塊,葉片似火燒狀焦枯、卷縮,早期脫落。在潮濕的條件下,葉片背面形成白色的霜霉狀物(即病菌的游動孢子囊梗及游動孢子囊)。
B、新梢、葉柄及卷須受害產生水浸狀、略凹陷的褐色病斑,潮濕時產生白色霜霉狀物,但比葉片上稀疏。病部干縮下陷,生長停滯,扭曲變形,皺縮脫落,甚至枯死。
C、幼果從果梗開始發病,受害幼果呈灰色,果面布滿白色霉層。感病的果粒初期變硬,成熟時變軟,易脫落,在穗軸上留下疤痕。已著色的接近成熟的果粒較少感病。但感病的果??梢詡魅窘o老果粒。
D、小花及花梗受害,出現淡綠色至黃褐色斑點,病部長出白色的霜霉狀物,最后腐爛、脫落。
葡萄霜霉病發病條件:(主要有三方面)
A、園地有霜霉病病原菌。上年度霜霉病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葉中越冬。冬季雨雪多、大雪覆蓋的地區和年份,霜霉病越冬基數高。卵孢子在自由水溫度達到11℃時萌發,產生孢子囊,孢子囊釋放游動孢子,游動孢子通過雨水飛濺傳播到葡萄上,成為春天的最初傳染源,又產生孢子囊,進行再侵染。
B、濕度和水分是發病的主要因素。孢囊梗、孢子囊的形成,需要95%~100%濕度。霜霉病的發生及發生程度是由濕度和水分決定的。任何使水分和濕度增加的因素,都會導致霜霉病發生。潮濕的冬天,卵孢子越冬基數(成活率)高;潮濕的春天導致發生早;夏季雨水不但提供了爆發的條件,而且會刺激新梢、幼葉的生長和組織含水量的增加,使植株更加感?。共⌒越档停?,從而導致病害流行和大爆發。春、夏季節雨水、多霧、露水多,成了誘發本病的主要原因。
C、溫度。霜霉病發生的最適宜溫度為22~25℃,一般在10~30℃,高于30℃或低于10℃都會抑制霜霉病的發生。在初夏、秋季雨水多、溫度又適宜,因而也就成了霜霉病的高發季節。
葡萄霜霉病防治技術:
A、搞好田間衛生,清除田間的病殘組織,如枝蔓上的病芽、病葉、修剪下來的病枝、病果粒等,是首要的防治措施。尤其要清除越冬菌源,減少病原菌越冬基數尤為重要。
B、其次加強溫度和水分的控制。任何降低濕度和水分、減少病原的措施,都能減少或降低霜霉病的發生或發生幾率,包括采取避雨設施栽培、完善排澇體系、加強田間管理(通風透光性良好;夏季控制副梢量等)等具體措施。?
C、抓好預防用藥和及時治療用藥。?
發芽前地面、植株細致噴布3—50Be石硫合劑 100倍五氯酚鈉藥液,鏟除設施內的病原菌。發芽后每10天左右細致噴布1次殺菌保護劑。具體用藥可采用200—240倍少量式波爾多液、或38%噁霜嘧銅菌酯原液(800倍液)等。以上藥液應與8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液)、77.2%普力克(700倍液)、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1000倍液)等藥液交替使用。防治葡萄霜霉病藥劑中懸浮劑藥效好不污染果面,深受果農喜歡,目前登記葡萄霜霉病專用藥懸浮劑有:
50%烯?!む拙腋?,51%烯?!ぎ惥鍛腋?,40%烯酰嗎啉懸浮劑,250克/升嘧菌酯懸浮劑,28%波爾多液懸浮劑,30% 嘧菌酯懸浮劑,63%苯甲·霜霉威懸浮劑,33.5%喹啉銅懸浮劑,100克/升氰霜唑懸浮劑,23.4%雙炔酰菌胺懸浮劑,40%烯?!で杷驊腋?,25%嘧菌酯懸浮劑,20%氰霜唑懸浮劑,48%烯?!に迩钁腋┑鹊?。注意藥品使用時,不可同一品種藥品連續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防治葡萄霜霉病藥劑很多,需交替使用。
注意:因各地病、蟲、草害發生情況,用藥水平,環境氣候不一樣,文中使用技術僅供參考,實際應用時請結合當地情況酌情考慮或小范圍試驗。
微農資,關注農資那些事兒,懂技術,會營銷,負責任。做一個專業的農資人!http://www.hiusstudiohelsinki.com
轉載請注明:微農資網 » 葡萄霜霉病特別嚴重怎么辦?如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