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麥畏是內吸性除草劑,被雜草芽鞘吸收并傳導,影響細胞的有絲分裂和蛋白質合成,而使雜草不能出土而死亡。出土后的雜草,由根、地中莖、分蘗節吸收藥劑,中毒后停止生長、葉片濃綠、短、寬而脆,心葉干枯或呈空心株,待小麥拔節后,中毒野燕麥陸續死亡。小麥、大麥等作物對野麥畏分解能力強,不致受害。野麥畏是芽前土壤處理用除草劑。用于防除野燕麥、毒麥、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產品為37%、40%乳油,40%微囊懸浮劑。
小麥田使用方法如下:
①播前混土處理。適用于干早少雨地區,畝用40%乳油:西北、東北春麥區為175~200毫升,新疆和西藏為200~250毫升。播前整好地,以噴霧或毒土法施藥,隨即混土8~10厘米(播種深度為5~6厘米),然后播種。因小麥種子接觸藥劑易產生藥害,傷苗1%左右,影響出苗率,因而需增加播種量1%~2%。在西藏等寒冷地區早播春麥,需20天左右才出苗,芽鞘接觸藥劑時間長,傷苗率可達10%左右,宜在播前5~7天施藥,使藥劑被土壤吸附后再播種。
②播后苗前處理。適用于播種期雨水多、土壤潮濕、氣溫較高的冬麥區,畝用40%乳油200毫升,對水噴霧,立即淺混土2~3厘米,以不耙出種子、不傷種芽為宜。
③苗水處理。適用于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在小麥3葉期、野燕麥2-3葉期,畝用40%乳油200毫升,與肥料(尿素)或細土混勻后撒施。隨施藥隨灌水。不灌水或沒有降透雨都無效,注意:野燕麥4葉期至分蘗時施藥,效果顯著下降。
④秋翻地時施藥。僅適用于冬季寒冷的西北、東北地區,在土壤結凍前20天,畝用40%乳油200~250毫升,對水噴霧或撒毒土,隨后翻耙混土10~12厘米。翌年春季按生產程序播種。
野麥畏易揮發、光分解快,施藥后要及時混土。施藥后4小時才混土,藥效明顯下降。
特點及注意:
適用范圍 適用于小麥、大麥、青稞、油菜、豌豆、蠶豆、亞麻、甜菜、大豆等作物中防除野燕麥。
使用方法:
1.播前混土處理 一般用于氣候干旱地區。播種前把地平整耙平,每畝用40%乳油150-200毫升,對水50公斤或混細潮土25-30公斤拌勻,均勻噴霧或撒施土表,然后即行混土,混土深度為5-10cm,混土后即可播種,播種深度為3-4cm。
2.播后苗前處理 一般適用于多雨水,土壤潮濕地區和冬小麥地區使用,作物播種后至出苗前,每畝用40%乳油150-200毫升,對水30-50公斤或混細潮土25-30公斤拌勻,均勻噴霧或撒施土表,然后進行淺混土,深度1-3cm。播種深度為4-5cm。
3.苗期處理 適于有灌溉條件的麥區使用。小麥3葉期,野燕麥2-3葉期,每畝用 40%乳油200毫升,結合追肥尿素或細潮土,充分混合,均勻撒施,馬上灌水。
4.秋天施藥 適用于東北,西北冬寒地區。在土壤結凍前,每畝用40%乳油200- 250毫升,對水20公斤或混細潮土25公斤,均勻噴霧或撒施土表,隨后混土10cm。翌年春播大麥或小麥。
注意事項:
1.野麥畏揮發性強,施藥后必須立即混土,否則藥效會嚴重降低。
2.作物種子不能直接接觸藥劑,否則會產生藥害。所以務必使播種深度與施藥層分開。
轉載請注明:微農資網 » 野麥畏使用方法,防除哪些作物地雜草?